(相關資料圖)
文化產業不僅以“產業之興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以“文化之繁榮”凝聚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今年電影暑期檔持續火熱,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截至8月18日7時,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已達178億元,超過2019年暑期檔電影總票房,創歷史新高。同時影片類型豐富,涵蓋喜劇、青春、懸疑、科幻、動畫等題材,讓觀眾由衷感慨“今年暑期電影市場每周都有新看頭”。電影觀影火熱,作品琳瑯滿目,正是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縮影。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報告》顯示,我國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16.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98億元,增長1.0%。從類別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0106億元,比上年增長6.7%,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比首次超過30%。從利潤看,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加341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利潤實現平穩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產業不僅以“產業之興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以“文化之繁榮”凝聚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為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比如,話劇《初生》以多機位、多角度“紀實采訪”的全新話劇藝術形式,講述新時代民族企業助力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品牌強國躍遷的奮斗史詩,展現愛國、實干、夢想、創新的精神,激揚奮進斗志和發展信心。扎根實踐、記錄時代的文化產品,從具體人物的生命歷程出發,講述這個偉大時代的精彩故事。繼續在生動實踐中汲取豐厚滋養,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行,文化產業將以百花齊放的姿態回應好人們的新期待。
文化產業,以文化之魂,助產業之興。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奠定了深厚底蘊。電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典籍中的經典名篇,以跨越時空對話的形式營造“故事講述場”,生動講述感人至深的傳承故事,并展現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實現了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承發展的融匯。節目以戲劇形態展示典籍魅力,以人物故事展示典籍價值,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化利用,深入挖掘其時代價值,這正是中國文化產業能夠自立于世界的獨特精神標識和思想財富。
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關鍵在于返本開新、守正創新。近年來,各種新技術在文化產業廣泛應用,改變著文化產品創作和傳播方式,催生出豐富場景,積蓄著強勁動能。比如,敦煌研究院推出“數字藏經洞”,通過數字孿生等技術復原洞窟、文物,用戶可在歷史穿越中觀覽源遠流長的敦煌文化;三星堆博物館將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技術運用于博物館的文物還原,把虛擬情景融入現實場景,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運用科技賦能帶動供給側和消費端深刻變革,激活更多文化資源,將為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蹄疾步穩,有效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望未來,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能持續激發創新創造潛能,點燃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實現產業做大做強和文化傳承發展的雙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1日 06 版)
關鍵詞:
- 點燃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人民時評)
- 湖南日報專題丨以問題為導向,省國資委系統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成果轉化常態長效——以高質量調研助推國企高質量發展
- 岸田堅稱“排污絕不拖延”,近九成日民眾擔心“形象受損”
- 美國毛伊島大火已致114人遇難 拜登及夫人將登島
- 中東部大范圍降雨繼續 南方“燜蒸”仍在線 全國天氣速覽→
- 美國芝加哥周末槍擊案頻發 16名青少年中槍3人死亡
- 杭州亞運讓辦賽更智能
- 1年期LPR降至3.55% 非對稱降息如何理解?
- 游泳被吸入排水口身亡 湖南一水上樂園停業
- 八角籠中輕取金腰帶 看巾幗英雄王者歸來
- 1艘小艇、4名隊員、38℃高溫,有人堅持了17年!
- 高分十二號04星 發射成功!
- 成為“新鮮一代的選擇”,新希望乳業入選“2023年度有意思品牌榜”
- 上半年營收、凈利均增約9%,恒瑞醫藥早盤跌近6%,創新藥ETF(159992)連續5日獲資金凈流入丨ETF觀察
- 豫北、豫西或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 河南發布區域地質災害黃色風險預警
- 裝修裝飾板塊震蕩走高 中裝建設拉升封板
- 聚芯醫療完成B輪融資
- 動感地帶5G青春卡68元套餐上線啦
- 1年,降了!5年“落空”!意味著什么?
- 前總統,將前往監獄自首
